理想文化
为色彩而生的“摩”幻国度
       摩洛哥,一个很容易与摩纳哥混淆的国家,地处于非洲大陆西北角,西濒大西洋、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,扼地中海入大西洋门户,南部接壤撒哈拉沙漠,这里一半是海水,一半是沙漠。摩洛哥因“低成本,千变万化强烈撞击的异国情调”而被《孤独星球》评为2017年最有价值旅行地之一。

(阿特拉斯山脉)
       2019年4月,我们历经17个小时,飞行了一万多公里,终于踏上了摩洛哥之行首站:白城——卡萨布兰卡,一个与电影结缘的城市。“北非谍影”这部1944年第1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,成就了这座城市的知名度,“里克咖啡馆”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网红圣地;而“红海行动”这部摘得2018年中国票房冠军的电影,更是将电影的大部分取景地场搬到了卡萨布兰卡,历时拍摄4个月。在卡萨布兰卡的迈阿密海滨大道,让我们初识了蓝色大西洋,这般壮阔的蓝色都让我很难将其与印象中贫瘠的非洲挂钩,原来,摩洛哥真的是作为“非洲后花园”存在的。沿着海滨大道,一路向前,便是这座城市的地标建筑——哈桑二世清真寺,是世界第三大的清真寺,作为摩洛哥唯一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寺庙,哈桑二世清真寺从一开始就展现了它的包容与大度。

(哈桑二世清真寺)
       沿着大西洋,我们一路向北,翻过首都拉巴特,涂鸦小镇艾西拉,抵达丹吉尔:一个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遇的地方,一人来自地中海之城,一人来自大西洋之岛,他从未来过他的岛,他也从未去过他的城......但在丹吉尔,水水相容......这就是伊夫圣罗兰先生的故事,用一段故事描绘一座城市。
路止于此,海始于斯,我们从丹吉尔出发,暂别蓝色海洋,辗转直下,来到被世界游人青睐的舍夫沙万,全世界只有三座“蓝色”小镇,舍夫沙万便是其中一座,蓝色的大门,蓝色的墙壁,蓝色的阶梯,蓝色的地面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人,不同国家的人,都在拍下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合影,大家都在记录着自己与这片蓝色的不解之缘。有时候,我会觉得,也许这个世界过于纷繁复杂,人们才发现了重复单一也能打动人心。

(直布罗陀海峡)
       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纯在一个活着的天方夜谭,每天都在诉说着一千零一夜的故事,那估计就只能是摩洛哥的菲斯,摩洛哥的四大皇城之首,全球排名前十的最古老城市。菲斯古城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只有游客,也是当地人生活的场所,时至今日,这里都保留着浓厚的中世纪生活风格,这是其他欧洲中世纪城市所没有的,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他这样,千百年如一日,遗世独立地毫不迎合,又富丽堂皇地谦卑得体。柳暗花明、曲径通幽这类的词语,在这里显得片面和苍白。

(菲斯古城)
       漫步菲斯老城,鼻子里是薄荷茶的清香混合着鞣皮的恶臭,身后传来毛驴的铁掌沓沓。时光在这里仿佛凝结停滞了。老城里的一切一切,还都是800年前的模样。自踏上摩洛哥土地后,菲斯终于让我第一次感到游弋在异国文化中的畅快和自由。在菲斯,声名远播的是当地的染坊,是染坊造就了菲斯的斑斓色彩,各色的染缸就像一块巨大的染色板,工人们在上面来来往往的作业。自2016年登上了《孤独星球》头版封面,菲斯声名大噪。皮具业,是菲斯的支柱产业,据说,全球众多奢侈品包的皮料就出自于这里。
       出菲斯,在梅克内斯短暂停留后,我们开始了长达8个小时的翻山越岭,这一路我们跨过戈壁滩、翻过丘陵地貌、目睹了阿特拉斯雪山下的牧羊人,都说沿途的风景很美,但这一切终究抵不过即将抵达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全世界最大的沙漠——撒哈拉沙漠,这个世界之最,于我只在地理课上了解,却不想有一日自己能亲临。于大多数女生来说,了解撒哈拉,钟情撒哈拉,因为三毛笔下的《撒哈拉的故事》:每想你一次,天上飘落一粒沙,从此形成了撒哈拉。我们每个人怀揣着不同的情怀,期待上演一场属于自己和撒哈拉的邂逅。
       抵达撒哈拉沙漠的大门梅祖卡,异国风情打扮的阿拉伯男子,驾驶着四驱车,正式带领我们走进了撒哈拉。在撒哈拉见到的骆驼都是单峰驼,跟国内的不一样,记得在未出行的几天里,有同事特地告诫过,若是单峰驼,那最好挑一批肥壮的,坐着不会那么累人,O(∩_∩)O哈哈~。我们骑着骆驼在沙漠里行走了大概30分钟,眺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,连绵起伏的沙丘。我未曾到过其他的沙漠,有人说这里和国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并无二致,但是想想自己脚下是面积约900万平方公里的撒哈拉(占了非洲大陆三分之一的面积),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,这种震撼、孤独感估计是其他地方不能带给自己的。
     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是对这里的完美诠释,大漠、孤烟、黄沙、落日、驼铃、商队,就是这里的绝美景象。而我们这一天的行程,也在柏柏尔人的载歌载舞中渐渐走向尾声......

(撒哈拉沙漠)
       次日清晨,我们挥手撒哈拉,开始我们的返程之路,途经托德拉大峡谷、电影老城瓦尔扎扎特、艾本哈度村,提及艾本哈度村,一座于1998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《世界文化遗产》的古城,一座始建于11世纪的用赤土泥砖建成的古城,若是熟悉美剧《权利的游戏》的剧迷们,估计不会陌生,因《权利的游戏》在此取景而名声大噪,现如今已成为游客和剧迷的朝圣地。

(艾本哈度村)
       白城拉巴特,黑城梅克内斯,蓝城舍夫沙万,红城马拉喀什,并称摩洛哥四大皇城,我们此行的倒数第二站——马拉喀什。这里大多数建筑外墙都是清一色陶土红,“红城”由此得名。这座城市有着摩洛哥最大的露天广场——德吉玛广场,同时也被称作“不眠广场”。夜幕降临时分,万千灯火在夜幕中骤然亮起,在哔哔叭叭的喇叭声中,我们的马车穿行在喧闹的人群中,这里有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,有垂涎欲滴的特色小吃,也有令人拍案叫绝的杂技表演者,这里可以给人鱼龙混杂的感觉,但又可以让人由衷感叹它的美妙。在这座“红城”中,蓝色的马约尔花园绝对是一个“另类”,YSL的创始人伊夫•圣罗兰先生把它买下,用小桥流水和奇花异木,在燥热之中围起了一方清凉。整座花园,最吸睛的莫过于那明亮蓝色的主建筑,它的蓝,比天空的蓝更深沉,比海蓝的蓝更艳丽,这种蓝色被后人称作为“马约尔蓝”,也就是后来在时尚界大受欢迎的“摩洛哥蓝”。

(马约尔花园)
       正如每一本书我都好奇它的结尾,每一次旅行我都期待最后一站。摩洛哥Last station——索维拉。这座小小地港口城市,或许没有四大皇城那般厚重的历史留痕,但却是一个逃离现实喧嚣的好地方,同时对每个吃货小主们来说,这里就是他(她)们的天堂,因为这里的海鲜,鲜美、且价廉。索维拉,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“美如画”,始建于18世纪下半叶,曾是往来欧洲、非洲、美洲船舶的重要港口,如今这里的战略重要性已被卡萨布兰卡的崛起而取代,沿海岸的城堡炮台,我们却依稀看到了18世纪它鼎盛时期的模样,漫天飞舞的海鸥仿佛作为象征者,一直在守护着这座宁静的小镇和日日夜夜作业的渔民。在这里,你几乎看不到任何景点,有的只一个小港口和麦地那(老城区),这里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,却又保持着自己那份原本的生活气息;我们的领路人,一个身着长斗篷带着兜帽的长者,好似远古的巫师。就是这么一个小镇,保留着中世纪时期的味道,却又和现实世界没有一点违和感。

(索维拉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仅以下文,告别我们摩洛哥之行,却难说再见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领略卡萨布兰卡清真寺的精致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感慨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水相容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沦陷舍夫沙万深处的梦幻蓝彩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迷失在菲斯古皇城的天方夜谭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亲历西撒哈拉沙漠的风沙洗礼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在阿伊特本哈杜村观遗落之城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饱览马拉喀什浓浓的异域风情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笑问摩洛哥之旅至此夫复何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谁料尚有索维拉不出谁与争锋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而我们旅行的下一站,才刚刚开始——蓝色土耳其之伊斯坦布尔。

(博斯普鲁斯海峡)
       伊斯坦布尔,一个会讲故事的历史文化名城:公元前660年,这里只是古希腊时期地中海沿岸的小渔村,称拜占庭——公元324年,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具备特殊的军事战略意义,罗马帝国迁都于此,改名君士坦丁堡——公元395年,罗马帝国分裂成东、西罗马帝国,东罗马帝国(拜占庭帝国)在此定都——公元1453年,成为奥斯曼帝国首都——公元2010年,伊斯坦布尔被评选为欧洲文化之都。
       在伊斯坦布尔的两天里,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伊斯兰教的宣礼塔,听到了太多宣礼塔发出的奇怪的声音,现在这里是伊斯兰世界的璀璨之地,但曾经这里是基督教世界的东部边缘。历史告诉我们,这里承载着不同信仰对立的沉重历史。拜占庭式风格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和伊斯兰风格的蓝色清真寺,两者相望而立,让人不得不感慨,时间能冲淡多少“水火不容”、“势不两立”,让它们在一座城市神奇而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。

(圣索菲亚大教堂)
       伊斯坦布尔的美,若不曾到过,便无法领略,不仅仅只在于它千百年保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,环抱这座城市的蓝色海洋也令人如痴如醉,原来土耳其真的是蓝色的。
       每次写文章都很怕写到最后,不知如何收尾,怕会太突兀。而这次,我想说:摩洛哥、土耳其,它们真的很美,希望它们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,这样精彩的国家、城市舍不得让它们冷清下来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沈东